close
有關生病孔雀魚的方式通常有三種方式。
第一種方式:盡量不讓其生病,也就是把水質處理好,使魚生病的機會降低。
就是平時養水,定期放入鹽或是一些藥品等。
第二種方式:就是在病將發生,或是剛開始開生時。
這時候最主要是防止病情擴大。
主要的方法是先換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,再加入鹽及藥,第二
天再追加鹽,如此連續四天,其中把病魚一律淘汰,特別是成長
中的魚,因為成長中的魚若生過病,就算治好了,以後也不可能
長的很漂亮了。
接著再放二、三天不管它,然後再逐漸部份換水,療程中間是不
餵食。
第三種方式:是已經生病時。
這時最主要的方式是防止傳染到其他缸子。
如果是仔魚,整缸倒掉。
如果是中成魚,有病一律去除,尚未得病的防止他們得病。此時
病缸,停止打氣。若只有少數魚有得病,這些魚隔離治療,原缸
消毒。通常個人常用的消毒藥品是過錳酸鉀,重鉻酸鉀,孔雀
綠 、甲基藍等。
夾尾:通常用治細菌性藥加鹽,個人常用的是sera,或是日本黃藥。
或是是過錳酸鉀加鹽。
爛尾:剪掉尾巴之後,加鹽及tetra治爛尾藥。
腹水:大約都是到角蛙肚子裡。
駝形線虫:克膚虫靈或是七彩治線虫劑。
爛肉:丟棄,同缸其他的加鹽加細菌性藥或是抗生素。
雖然有三種方式,但最常用的還是第一種方式及整缸倒掉,再消毒缸子
的方式比較多。
flybox1提到:
以一般藥物的使用而言
須考慮許多環境的因素
1.過濾與否與過濾方式
(如生化式過濾即會在短期間
同時被具有殺菌性藥劑作用而消弱藥效
因此在下藥後水質通常較難維持
因益菌也死光光了)
2.是否有底砂與量的多寡
(有些據吸附性的砂質也會吸收藥劑
如因使用甲基藍而變成藍色而降低藥效)
3.水溫
(較高的水溫使魚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加快有利於藥物的作用
但相對是必須考慮寄生蟲與細菌在此溫度下的相對生理期
^^^^^^
喂!!想到哪裡去了)
4.藥物的溶解問題
(一般如抗生素或粉狀藥劑如抗寄生蟲藥
有的溶解度並不好最好先以少量酒助溶再倒入缸中
浮在水面的藥是極難被吸收的*^__^*
否則便須預混在食料中)
5.魚類的耐受性問題
(連續性與常下藥均會影響魚的耐受度
但由於魚通常只有2-3年的壽命 [通常是被毒死的]
所以一般人所求速效的治療方式通常是過度的
且連續性的投藥不僅使藥效降低 [抗藥性增加]
也由於藥物半衰期的問題使魚隻更加衰弱)
以下是筆者較安全的投藥方式
1.對高經濟魚類採裸缸投藥(嘻嘻 好像是要用來吃的)
如此藥物濃度會極準確
2.(a)裸缸從藥物標示劑量 1/2 標示劑量[如幾滴對幾公升]為第一劑量
(市售魚藥仿單或參考圖書用藥)
(b)具底砂之一般缸子 2/3 標示劑量為第一劑量
(c)水草缸避免染料性藥物(如甲基藍、孔雀綠、黃藥等)
方便的話最好使用進口的複合藥劑
劑量為標示量的 2/3
(d)若是特殊藥浴濃度亟需查參考圖書且以短時間為宜(數分鐘內)
[一般仿單的劑量普遍較高為求對魚隻安全此為一謹慎的方法]
3.過濾暫停3-4小時或將生化濾材適度移走
(水溫一般約28度)
4.加強曝氣避免魚隻不適
5.三天後換水2/3觀察魚隻狀況(水草缸約換 1/3)
酌量增減至標示劑量
6.第六天再換水2/3
但不下藥
^^^^^^^^
此為第一階段觀察期(視魚的病況有無好轉
或在觀察期內有無病況加劇
或評估是否須換藥劑
7.第九天換水後
再進行兩個三天的藥物治療
通常此時可較大膽下藥不過不可超過標示劑量1.5倍
通常在進行十五天兩個療程後魚隻病況應可改善
而預防性的下藥方式
最好查各大書局養殖類的書籍
再斟酌用藥
不過"預防勝於治療"在此是行不通的
因為魚中毒是不會跟你說得*^__^*
想當初筆者曾每天將燈科魚撈出水草缸
甲基藍藥浴白點病(每天為了撈魚差點翻缸)
一週後竟給我治好了
以上是筆者小小的經驗
不過若要了解魚類用藥
與簡單的疾病診斷
可買本觀賞魚雜誌社的"觀賞魚疾病診斷與防治"
應可約略了解囉
第一種方式:盡量不讓其生病,也就是把水質處理好,使魚生病的機會降低。
就是平時養水,定期放入鹽或是一些藥品等。
第二種方式:就是在病將發生,或是剛開始開生時。
這時候最主要是防止病情擴大。
主要的方法是先換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,再加入鹽及藥,第二
天再追加鹽,如此連續四天,其中把病魚一律淘汰,特別是成長
中的魚,因為成長中的魚若生過病,就算治好了,以後也不可能
長的很漂亮了。
接著再放二、三天不管它,然後再逐漸部份換水,療程中間是不
餵食。
第三種方式:是已經生病時。
這時最主要的方式是防止傳染到其他缸子。
如果是仔魚,整缸倒掉。
如果是中成魚,有病一律去除,尚未得病的防止他們得病。此時
病缸,停止打氣。若只有少數魚有得病,這些魚隔離治療,原缸
消毒。通常個人常用的消毒藥品是過錳酸鉀,重鉻酸鉀,孔雀
綠 、甲基藍等。
夾尾:通常用治細菌性藥加鹽,個人常用的是sera,或是日本黃藥。
或是是過錳酸鉀加鹽。
爛尾:剪掉尾巴之後,加鹽及tetra治爛尾藥。
腹水:大約都是到角蛙肚子裡。
駝形線虫:克膚虫靈或是七彩治線虫劑。
爛肉:丟棄,同缸其他的加鹽加細菌性藥或是抗生素。
雖然有三種方式,但最常用的還是第一種方式及整缸倒掉,再消毒缸子
的方式比較多。
flybox1提到:
以一般藥物的使用而言
須考慮許多環境的因素
1.過濾與否與過濾方式
(如生化式過濾即會在短期間
同時被具有殺菌性藥劑作用而消弱藥效
因此在下藥後水質通常較難維持
因益菌也死光光了)
2.是否有底砂與量的多寡
(有些據吸附性的砂質也會吸收藥劑
如因使用甲基藍而變成藍色而降低藥效)
3.水溫
(較高的水溫使魚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加快有利於藥物的作用
但相對是必須考慮寄生蟲與細菌在此溫度下的相對生理期
^^^^^^
喂!!想到哪裡去了)
4.藥物的溶解問題
(一般如抗生素或粉狀藥劑如抗寄生蟲藥
有的溶解度並不好最好先以少量酒助溶再倒入缸中
浮在水面的藥是極難被吸收的*^__^*
否則便須預混在食料中)
5.魚類的耐受性問題
(連續性與常下藥均會影響魚的耐受度
但由於魚通常只有2-3年的壽命 [通常是被毒死的]
所以一般人所求速效的治療方式通常是過度的
且連續性的投藥不僅使藥效降低 [抗藥性增加]
也由於藥物半衰期的問題使魚隻更加衰弱)
以下是筆者較安全的投藥方式
1.對高經濟魚類採裸缸投藥(嘻嘻 好像是要用來吃的)
如此藥物濃度會極準確
2.(a)裸缸從藥物標示劑量 1/2 標示劑量[如幾滴對幾公升]為第一劑量
(市售魚藥仿單或參考圖書用藥)
(b)具底砂之一般缸子 2/3 標示劑量為第一劑量
(c)水草缸避免染料性藥物(如甲基藍、孔雀綠、黃藥等)
方便的話最好使用進口的複合藥劑
劑量為標示量的 2/3
(d)若是特殊藥浴濃度亟需查參考圖書且以短時間為宜(數分鐘內)
[一般仿單的劑量普遍較高為求對魚隻安全此為一謹慎的方法]
3.過濾暫停3-4小時或將生化濾材適度移走
(水溫一般約28度)
4.加強曝氣避免魚隻不適
5.三天後換水2/3觀察魚隻狀況(水草缸約換 1/3)
酌量增減至標示劑量
6.第六天再換水2/3
但不下藥
^^^^^^^^
此為第一階段觀察期(視魚的病況有無好轉
或在觀察期內有無病況加劇
或評估是否須換藥劑
7.第九天換水後
再進行兩個三天的藥物治療
通常此時可較大膽下藥不過不可超過標示劑量1.5倍
通常在進行十五天兩個療程後魚隻病況應可改善
而預防性的下藥方式
最好查各大書局養殖類的書籍
再斟酌用藥
不過"預防勝於治療"在此是行不通的
因為魚中毒是不會跟你說得*^__^*
想當初筆者曾每天將燈科魚撈出水草缸
甲基藍藥浴白點病(每天為了撈魚差點翻缸)
一週後竟給我治好了
以上是筆者小小的經驗
不過若要了解魚類用藥
與簡單的疾病診斷
可買本觀賞魚雜誌社的"觀賞魚疾病診斷與防治"
應可約略了解囉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